close


其實對我而言有種重溫青春的錯覺,漫步在一所自己曾經就讀過哪怕是幾個月也好的大學,這場即使只是身為一名槍手的表演,仍然給了我某種形式的滿足。


(懶得看我碎碎念的人就請直接捲軸拉到下面看影片吧:P)


團練的時間應該總共是四到五小時左右然後四首歌,還是秉持著要上就要做好的心態祭出了一定的實力下去玩,但重點其實是我時間很多。

第一次練團在小週末晚上但是一星期來我剛忙完大任務累得要死之前採的譜通通忘光光所以打得很不自在,不過這個情況在第二次練團就消失了。

很有趣四首歌卻有三個不同的人唱,彭佳惠-風流女生;以及許茹芸-啤酒咖啡分別是不同的女主唱這樣,然後八三夭(831)樂團的拯救世界以及滅火器樂團-晚安台灣是同一個男主唱這樣。


第一次練團我還真帶了罐雪山啤酒去但不是因為應景是因為我沒喝過,但其實在啤酒咖啡的女主唱來之前我就喝完了,結論還是金牌比較好喝我覺得啦。

挺納悶為什麼看到把Fender聽到的卻是那種聲音,好像隱約有聽到是墨廠琴,如果真的只是因為它是墨廠琴就恐怕要大大加深我的出廠地點迷思了,由衷希望那是效果器的問題但是其實我以前曾經很想要那個系列耶。我想許許多多人都忽略了去花時間瞭解自己手上的器材這樣一個可以很關鍵的步驟,包括以前的我在內。

我認真回想過,想通了為什麼高中對樂團的平衡這種事情沒有概念,因為大家都顧著插自己音箱狂催幾乎看不太到一般在校內的小場合是另外搬擴大機然後從mixer(混音座)出訊號去的,大一點的場合又是委外交給PA去處理,所以高中時期大家只會去轉自己的琴或者音箱上那些旋鈕而已,而有趣的是,我想仍然有太多的人玩了兩三年的社團連音箱上面每一個旋鈕的功能都搞得不是很清楚,也未曾認真去調較一個"好聽"的聲音。


不論你年紀多大或多小,只要你在練團時仍然覺得樂器的聲音(例如說開了破音的電吉他)大到你覺得很不酥胡而且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聲音在哪兒只好越開越大的時候,你就只是在自虐,不是在團練。如果你就是非要爆耳才爽的嗨咖們則不在此限。


而在此次的團練中已經看到足夠關於「平衡」的概念,但對於細部的音色要求就還有很大的空間,首先到時候上場不見得會用和你在練團時用一樣的音箱除非是JC120這種耐操的芭樂款,你怎麼把音色調得再再再好聽也只有在練團室好聽而已

所以基本上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如果你使用了效果器,音箱就保持純輸出功能就好,不要音箱的破音按下去好好聽好好聽結果到時候上台你按的音箱現場炸給你看;如果你沒有使用效果器,那就認命點把吉他本身可以調整的部分先調整好,再適度的以不影響EQ部分為前提去使用音箱其他的效果例如gain值的輕重等等,事實上現在的音箱有的功能都快比簡單的綜效強大了,當然,關鍵永遠取決於調整的技術問題。

鼓上通常沒有splash也只能用聲音較為相近的打法代替(許茹芸-啤酒咖啡的intro),一定有人不知道為什麼我那個時候打鈸要像用削的一樣因為響鈸只有一片而我要做兩種音色但是又沒有要用bell。而鼓沒有收音也只能盡量作些rim shot以及單手雙擊等的音色差別,說的好聽一點打鼓可以是件很有創意的事但其實真正的需要常是迫於無奈,就如同許多人看過的在打擊中間騰出左手去調整器材右手同時做雙手的事一樣的意思。


說遠了,回頭講一下團練狀況,基本上沒什麼大問題,但沒有大問題就是有小問題的意思,某些大夥兒對不準的橋段還是得帶拍子,要不是常做這種事的人在歌曲停頓的一瞬間要抓整整四個或三個半之類的空拍絕非容易的事情,準度是專業才必須去真正要求的部分,不然其實大家找得到什麼位置該彈最重要,方式倒還其次。

除此之外都還好,比較幽默的是因為我幾句戲言而後來才加開的啤酒咖啡幾乎是one take搞定,我就說了反正算都嘛我在算,其他人等著聽到不一樣的過門再記得停下來也就是了。


團練講完了講會場,綴有金蔥的爵士鼓既好看又搶眼但其實這牌子我不怎麼喜歡而且重點是鼓完.全.沒.收.音,別落人口舌就不說是哪一家的了。

現場的音響布置整個很奇怪,但我又不是管這些的人也不好說什麼,只是有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一整場除了迴授還是迴授(feedback)。


猜測是監聽和麥克風的一些相位問題,而這個問題就嚴重的延伸到了內外場平衡,內外場平衡則大大決定一場表演的品質,許多即使再優秀的樂手,只要聽不到其他所有人的聲音仍然會有極度的不安。

裡頭其實我最沒差,事實上如果不去跟主唱的話那一個團多半就是跟鼓了,我多半也是顧好自己的拍子,在鼓沒有收音的情況下很多事只能選擇妥協,但回頭想想其實那時候我應該拿匠的那一副來打而不是快花掉的Steve Gadd Model,亮度有一定的差距這樣。


還有一點是我很少意識到耳塞的必要性,並不是難聽而是那幾把Ibanez和類Jackson還有ESP的琴極度尖銳的高頻實在把我的耳朵搞到難受得緊,為什麼大家都可以無動於衷啊這樣。

只能歸類因為內外場的差距所以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人員也不見得有能力去解決,再說有些是樂器的特性問題,人家琴就是兇你要怎麼樣。


在我的認定當中,優秀除了本身彈奏的能力之外,如果你做場,就還要包含一定的器材處理能力,當然器材百百種不太可能一一熟悉,但至少該達到一個在最低限度下的「舒服」,舉凡等化器的調整到基本的整體音場,我認為都是一名樂手該去努力的部分而不僅僅在於音響人員。


再回過頭來說,以這一次有些紊亂的器材狀況下,這場表演其實也有了一定的品質,逢甲琴韻的名號仍然不是掛假的,有很多人光是基本功就令我要大大的望塵莫及這樣,我唯一care的是原來這群人也搞不定那顆刁鑽的VOX。


說了那麼多,來看影片吧,有人上傳我就很不要臉的來轉貼啦,這首cover的風流女生,最大的敗筆就是我沒注意到hi-hat鬆脫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導致後頭我想做sustain都做不出來了,但大抵來說還是有穩住啦。




再來是許茹芸的啤酒咖啡,沒有收音而淪落於裝飾用的大鼓...就裝飾吧,好歹它還不錯看,然後啊影片的收音因為是數位相機就別太要求了這樣。




之後如果我有記得上傳再來補一首嗨歌,就先這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