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好朋友半腔熱血的面子上,覺得跟國大可能已經快要沒有瓜葛因為只熟到第四屆的的我,還是硬著頭皮回去湊合了一場迷你小暑訓。
這兒是資料整理(其實就是之前該整理沒整理好就搞,所以這篇實際上應該是補發文XD),勉強算得上助益的話,就一樣湊合著看吧,不過請注意,內容把對象設定在高中職樂團,如果有想進一步的討論,隨時都歡迎,再者,我似乎不常從樂團的角度去做教學討論,這回也算是個溫習?
---
國立大里熱音社暑期迷你小特訓
時間:7/7、7/8 AM9:30
地點:國大熱音社辦
指導:長恩、世錦
一、熟悉你的樂器
1.電吉他的常見外型與拾音器對樂風的關聯性
常見的外型不外乎最大宗的Fender Stratcaster、Fender Telecaster以及Gibson的Les Paul(簡稱LP)及SG、Flying-V、Explorer,其次是走代言路線的Ibanez RG、S Series速彈型的琴,以及ESP、Jackson金屬類的琴,亦有特殊材質及配置的Parker Fly等等。而其中的拾音器配置(以下單線圈以S表示,雙線圈以H表示)大多不出SS(典例Fender Telecaster)、SSS(典例Fender Stratcaster)、SSH(典例Fender Stratcaster)、HSH(典例Ibanez RG)、HH(典例Gibson Les Paul)、HHH(典例Gibson Les Paul)等主要外型,不完全算技術性文章所以不討論的太詳細。而拾音器除了前面提到的單線圈及雙線圈以外,還有主動式以及感應式拾音器等等的類型,乘上線路跟開關的變數又是多的數不完,至於何種類型適合何種樂風,留給大家去找資料了(茶)。主要是這東西一來有點主觀又有大眾說法,二來是其實也不用對自己的所需設太大的限制,也是看過有人用LP把Funk玩得嚇嚇叫的,那些最後都是調整以及彈奏上的技術程度問題了。
講得膚淺些,單線圈亮而雙線圈暗,單線圈出力弱而雙線圈出力強,單線圈雜音大而雙線圈雜音小,而配置再扯上樂風,又會扯上不計其數的技術名詞跟關聯性,這裡不多作介紹,一樣是簡單講,「大部分」的人會拿單線圈去彈些輕的或者不是很重的東西,而雙線圈反之,這是最粗略的說法。
2.爵士鼓的常見配置
首先來說個大分類,一般來說長桶身就是偏大眾化音樂(POP、Rock云云)的配置,而短桶身則是偏Jazz以及需要相當技術性打擊的樂風(如Latin、Salsa云云)的Setting。
而細分一點就可以粗略以鼓組的配置方式來區分一些技術上的差別,例如傳統的三粒組(不含大鼓)以及四粒組(不含大鼓)以及後頭的五六七八九或更多,除了有部分一定的意義在,剩下的其實也看樂手的個人需求,只需要三粒組的東西就不用硬是要弄組六七八顆鼓的只是徒增麻煩而已。
而大結論是,確定自己要的樂風,找到自己適合的Setting(請以聽了就是爽然後別讓其他人不爽為大原則),才是最重要的。
3.鼓棒的種類及選擇
請參考教學區文章..[淺談鼓棒種類與選擇] XD
(第一點好像有種寫不完的感覺,請愛用GOOGLE及搜尋功能吧。orz)
二、熟悉樂團的性質
玩團很少是具有相當完整性的,尤其是在升學依然掛帥的高中職時代,不容易把想要有的樂手通通給找齊,這時候就要依照(或者說妥協)團內樂器的分配狀況,去決定團能有什麼樣的走向,講來浮泛,下面舉例。
(以下以VOC表主唱、GT表吉他手、BS表貝斯手、KB表鍵盤手、DR表鼓手,這不算標準用法,參考就好。)
大前提,一定要有VOC以及DR以及GT、KB擇其一這三個人。
1.VOC+GT+BS+KB+DR
如果你的團裡有這五種人,以學生樂團應該已經無所不玩了,剩下的都是技術問題。
2.VOC+GT+BS+DR
這是學生樂團最常見的情形,沒有鍵盤手就請別開那種特殊效果一大堆的歌,除非吉他手本事夠可以靠效果器玩特效或者另有吉他手可以作補充的工作,否則特效或電子吃重的歌做出來缺東缺西的最後也無法達到預想的效果。
3.VOC+GT+KB+DR
BS手不敢說一定要,但是絕對很重要。不過如果真的沒有,這裡頭有KB就要自覺一點幫忙補BS的低音了,或者吉他手彈低音KB唱高調這種克難的方式也可以,看個人對樂器的熟悉度如何。
4.VOC+BS+KB+DR
沒有電吉他其實不是很像高中職的樂團,但是也並不一定非要有電吉他才能玩團,一樣可以算是KB手得強到可以搞定吉他和弦上表現跟轉換的部分才勉強可以這樣搞,通常這樣的團就不太再會有獨奏了,簡單說就是KB應該要補GT的位置多出點力氣。
待續,累了下篇講。
- Jul 19 Thu 2007 00:45
070707-國大熱音迷你小暑訓.資料彙整(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