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轉貼自我在自家教會網站的討論區發文。
這是很重要的東西。
---
此篇致所有敬拜團同工以及有意願參與敬拜服事者,並歡迎討論(順便test一下這邊的模組是什麼形式)。
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敬拜讚美不是好聽的詩歌,不是流暢的主領,更不是樂手精湛的技巧展現。非指這些與敬拜讚美無關,沒有人會希望所謂「敬拜讚美」這樣一個令人Enjoy的字眼被搞得荒腔走板。只是,身為樂手,或是主領、音控等其他同工,常常很容易在不自覺之中,就把焦點放錯了位置。敬拜讚美不只是好音樂,更需要渴慕靠近神的心,更需要超越音樂本身的,由靈魂向神所發出的吶喊。
「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詩篇100:4
敬拜讚美,無非是進入神同在的方法中,之上選。
當敬拜讚美開始進入時下的樂團模式,少了以往偏向於和聲、視譜、指揮等的制式運作(並無優劣之分,只是對象的不同),「敬拜讚美」的方式似乎開始享受到某種程度的自由,但也開始面臨更多的挑戰。粗淺一些來說(請注意,是粗淺),以往或許只需要一名好的指揮,一名好的司琴,就可以讓以前大家耳熟能詳的詩班順利的進入練習階段,但遇到「樂團」,問題就大了,樂團需要更多的樂器,需要更多有不同樂器技巧的人,需要更多的音響器材、更多專業領域的操作手...等等,樂團從來就是件麻煩事。然而,詩篇一百五十篇提到了「要用角聲讚美祂,鼓瑟彈琴讚美祂!」「擊鼓跳舞讚美祂!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祂!」「用大響的鈸讚美祂!用高聲的鈸讚美祂!」可見敬拜讚美是可以相當活躍且熱情的,而「敬拜讚美樂團」則不轡為這個時代一個尚稱適切的敬拜方式。
然而,遇上太多上述的「需求」問題時,或許悄悄的,悄悄的,我們就不知道把真正的敬拜讚美擺哪兒去了。
敬拜讚美變成好聽的歌曲、熱鬧的氣氛、漂亮的樂句,甚或一段扣人心弦的獨奏?而樂團也開始流於練習,上台,練習,上台的形式。討論的不再是當中的感動或者異象,而是哪個地方,哪個技巧該再修正會更好聽一些。
我再強調一次,這些都不是錯,直到我們忽略掉敬拜讚美的本質為止。
敬拜讚美是要榮耀神,而不是自己,不是在高亢的氣氛之中大聲喊叫。若我們重視音樂,重視技巧,勝於我們最終的目的,也就是向自有永有,也萬有的神,獻上我們渴慕尊崇的心,那麼充其量也不過是湊熱鬧罷了。敬拜讚美樂團之所以和世界的樂團不一樣,是因著我們的音樂不單是「給人聽」這樣單純的目的,而是要透過讚美的歌詞,透過敬拜的旋律,將會眾帶領到神的面前,以前我也曾經提過,在舊約的以往,這樣的工作是祭司才能做的。
擔任祭司的職分,豈能掩面不顧我們真正敬拜的對象?
但很遺憾,在大多數人,樂團型式的敬拜其實是相當容易落入這樣的網羅中的。因為音樂被複雜化,多元化後,我們更不容易將焦點擺在我們的神身上,司琴怕彈錯,鼓手怕打慢,主領怕等會兒不曉得該接副歌還是要拍個手結束算了。
至此已經大略勾勒出問題的輪廓,這邊沒有要太詳細的討論每一個環節,旨在提醒各位,以及自己,敬拜的對象是神,而不是人,更不是自己。再精湛的技術或者再美妙的音樂,若是忽略了神本身,也就只是個精神毒品罷了。並不是說那以後都別管技巧好壞了,只是或許在練習或者敬拜以先,能有更多的預備心,禱告與親近神,懇求祂使我們不致落入驕衿自滿,甚至在敬拜中忘了神的同在是何等重要,或許就能更妥當些。
更尖銳的說,樂團像是把兩面刃,若適切的使用,或許能使會眾更深刻或者強烈的經歷神的奇妙,但是亦有可能將會眾甚至服事者,抽離感受祂同在的一個空間。
讓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敬拜讚美的本質吧!
共勉。
- Sep 30 Sat 2006 09:29
關於青少年敬拜團 - 敬拜讚美的本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