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特地放教學再加精華,闡述通常不為人所注意的社會面相對我們所喜愛的音樂,其實巨大的影響。

至今對星光隻字未提,也不到漠不關心,我還是知道楊宗緯是唱哪首歌紅的,不過更重要的是,星光帶來的後續效應以及走向都還在我的觀察期,也不是說來揭密,仔細去想想就知道,有些事其實是很理所當然的。


第一件事是,被數度質疑炒作的評審不公事件,不特別提人物部分。

什麼叫評審不公?

我想在一定的水準之下,這個問題絕對是難以回答的。所有人都忘了星光原就的商業產值,評審公不公,對製作單位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網友撻伐也不過就是撻伐罷了,最後這些人得名與否都還是更出名了,對其拉拔的正面效益也達到了,那大家在氣些什麼呢?

平心而論,能力有夠,得不得名又有什麼關係呢?識貨的人自然會知道,伯樂以前只是沒有電視跟網路而已,不然千里馬應該不會那麼難被發現的,只是當今市場重要的是,伯樂有沒有錢或者有錢的人是不是伯樂而已。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那是千里還是百里十里馬,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事。舉楊宗緯為例好了,不提他的實力強弱與否,重點在他以"瞬間爆紅"這樣的行徑在市場上以非常態的方式崛起卻也是被承認了(或者說並沒有遭到太多的質疑,就方式而言)就可見一斑。

足可見,在大眾市場當中不論是音樂還是人本身,絕對是可以被以相當程度炒作的,而根據沉默螺旋理論(註1),小眾化(可能是批評聲浪或者其他)一旦住口了,接下來的一切就理所當然,一波商機也隨之而來。

這樣就夠了,對唱片公司而言,有話題才會有收入,這跟媒體之於收視率的依存都是有某種角度的相同道理在。


我想客觀講的一句話是,會唱歌而不紅的絕對還大有人在,那只是心態和走向加上機運的問題而已。


第二件事是放大到"長輩"們的金曲獎(或者是這一類規模的),音樂被評論性的公平性,其實只要放大到社會面,就絕對比你想像中來得可議。

頒獎典禮這回事在台下或許有多麼的暗潮洶湧,連想像都很困難。

你覺得,就這些財大氣粗不粗我們不太清楚的大咖而言,事先真的不知道自己得獎與否嗎?

即使本人不關心,經紀人不會關心,唱片公司不會關心嗎?都不會有人向主辦單位施壓嗎?這些藝人的財力絕對都超乎你的想像,卻要在這樣一個得不得獎都削翻了的場合當個如履薄冰的小老鼠?怎麼想都不對,對演藝圈有一定瞭解的人多半都知道裡頭不曉得有多少的環節是套好才來錄影的,遑論頒獎典禮這種要呈現在世人眼前的重要場合?

現在當紅的音樂人演過戲的也大有人在(唱作俱佳?),要當個聽到早就知道的得獎消息後仍然可以驚訝抑或雀躍欣喜甚或涕零淚下的好演員對他/她們而言絕對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這也是之所以我對金曲獎的結果一直沒有提出過什麼意見的原因之一。即使不講什麼黑箱作業甚至可能內定以及更動的獎項以及獲獎人,單就這個面相而言,就可以知道,頒獎不過是頒給其他人看的。

當然不是全部,也不是質疑其一定的公平性,只是如果要為了結果而嗨爆或搥心肝,就難免不值得了,主流的商業面比你想像的都還要現實得多,然而它們也將自己隱藏的很好。


不用再氣評審公不公平了,覺得好聽的音樂,就聽吧。

自己喜歡的音樂,即使被人批評了,仍然可以繼續喜歡不是嗎?





延伸閱讀:負面話題行銷? 從星光大道第二季的方志友小妹妹談起


註1 沉默螺旋理論(from媒體識讀教育月刊3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