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來寫這個其實蠻沒有說服力的,即使我也不完全是非名牌不用。

只是想粗略提提仍然可以考慮到的面相,對於挑選或者是購買樂器上的觀念而言。


---


樂器這種東西,大多數人停留在"一分錢一分貨"的概念,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除了品牌迷思,或者廠位不同外...其實有很多可以考慮的方向,這兒稍微側重電吉他而言,爵士鼓粗略。

或許名牌相對給了一定的認同度跟保障性,但手頭緊又器材一大堆要買的音樂人們有時怎麼負擔價差動輒數倍的名牌?

又或者說,名牌的C/P值(註一)有多高呢?例如動輒一把五六萬以上的Gibson Les Paul,有多少錢是買在那六個英文字上呢?美國大廠DW爵士鼓一套二十多萬,真的有價值如此不斐的音色?

答案想必因人而異,跟場地狀況以及使用者的技術層次也都有絕對的關係,一顆大大的JCM擺在小房間接把Fender Delux開小小力彈普通的Folk Rock,你說能好聽到哪兒去?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買的東西是樂器,你就還得考慮是不是有那個時間空間跟技術來玩(收藏家不在此列)。


上面提的東西多半是大觀念,那從細部來說可以怎樣來挑到真正的好東西同時某程度的兼顧價格實惠?


以台灣這個地點來說,OEM(註二)的東西可以某程度的考慮,尤其是爵士套鼓方面的樂器,台廠代工多半有一定的C/P值。

當然其他地區(例如韓、日、美)等等的大廠代工另闢的自有品牌也是在可以不考慮手上的東西是不是有名氣之下不錯的選擇,例如韓國大廠Samick,就亦代工許多大廠牌的琴(此指電吉他),只要有到中價位以上,通常也不會讓樂手失望。

另一個經典例是日廠Tokai,仿琴仿到出了名,價格比原廠的副廠還要高,但某程度來說品質或用料甚至可以直追原廠,從Tokai的仿Les Paul甚至有"窮人的Gibson"之稱就可見一斑。

知名的副廠還有相當多,可是論C/P值卻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例如ESP跟GRASSROOTS差不多可以說壓根是兩碼子事,不過ESP副廠還有LTD、EDWARD等等就是了。另者Gibson的副廠Epiphone,從售價差了四萬以上不難看出品質的差異程度。btw,Fender的副廠Squier跟Fender也是兩碼子事。)

更深入一點可以說到品牌競爭下的產物例如Leo Fender後來搞出來的G&L,品質不遜於Fender,但在售價上卻有明顯差異,換個說法,論同價位的琴,G&L的品質絕對遠超過Squier(Fender副廠)數倍。

副廠間接的碰上了廠位問題,近年的琴似乎已經不能完全按照美廠>日廠>韓廠>墨廠>大陸、印尼廠這樣的簡易邏輯來判斷,韓廠琴在低價位上的優勢已經漸漸讓C/P有一定的提升(雖然這不代表品質一定變好,也有可能是價格戰),但重點是,大可不必因著"這把琴是韓(or大陸)廠"而完全不屑一顧(例如筆者彈過一把韓廠Fender,論品質也不至於給人壞印象),或許會錯過物超所值的好琴?至少對於預算大部分不是頂充裕的音樂人來說。日廠則是品質好但仍會維持一定的售價,中價位以上注重C/P值者相當值得考慮。

再沒信心,到底實際試過了,上不上手才是重點。


如果再把銷售通路的問題考慮進去,又可以多做很多的比較(以下是advance版嗎?)。

紅到政府不得不課稅的網拍,近來也成為一個很奇妙的供需管道,在相同價位下,買把新的副廠琴可能跟買把不是很漂亮的二手原廠琴差不了三千塊,但品質可是天差地遠,如果剛好撿到便宜的話。二手品最好撿便宜的東西以效果器為大宗,並且不像一把吉他或貝斯等樂器需要考量比較多的零件問題(例如琴頸直不直,會不會打弦,拾音器有沒有改過,琴衍的磨損狀況云云),只要電流通下去,每個功能都給他試一下,沒問題大抵就是沒問題了。(筆者的效果器就是網拍的二手貨,約原售價的七折左右)

日本甚至有專門銷售一類高品質的二手極新品之類的服務,只要預算有到,保證好好挑一挑絕對滿意帶回家。目前台灣也有商家代購此類的貨品。

反正一般試試無妨,有的好琴也不過是因為一兩道傷就掉了幾千甚至幾萬塊下去(不要懷疑,這是有可能的,例如你拿美工刀去給PRS CUSTOM24 10TOP畫上隻醜掉的賤兔看五萬塊有沒有人要買)。在外觀接受度可以稍微放大那麼一些,要讓耳朵滿意多半是不難的。像我現在就看到一把Fender YJM賣24000,原因是背面磨光光了。

至於怎麼試?同縣市想不花錢騎個腳踏車就好了,連油錢都不用。不同縣市頂多隨便坐坐客運,對於可能省下來的數千元或者是一把適合自己的好琴這無疑是值得的。前提是,如果自己不懂(像筆者多半停留在口沫橫飛沒真正玩過多少好琴的狀況),不妨帶高手同去參訪參訪夢中琴,或許專業的判斷會讓你驚豔或心碎都不一定。

二手貨可以討論的空間相當大,由於此篇不算網拍攻略,不特別詳述。


還有個更技術層面的是所謂零件上的精挑細選,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

例如買墨廠琴改美廠拾音器,買台製鼓換美製鼓皮,買效果器改裝線路等等都是此類的例子,一樣在同價位上遠勝副廠或不知名廠牌的全新品。

不過改裝有個很嚴重的缺點就是保值性多半相當低,這類方法適用於改下去了就要為琴的一生負責到底(或者錢多無妨)的人來用,改裝琴(尤以Fender為經典例子),改個更貴的拾音器都不見得比原廠無改賣得好。

此類便宜撿得好可以來一把獨一無二又超值又鍾愛的琴,只是多半也只能孤芳自賞了。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小撇步(畢竟這篇是教學:D),一般來說改了什麼把什麼留著,真要脫手全部弄回去,絕對多半來說比改過的有行情。(爛琴改好拾音器便宜賣類的大對比不在此列,購買者大多回去就拾音器拆起來把琴當柴燒了)


說了不算少,說多也還好,到底品牌迷思的正確性有多高?

至少另外可以提出一點是確定的,就是所謂的Model琴,比原來的琴貴的絕大多數是名氣,但其實你買了Richie Sambora Model琴終究也不會變成Richie Sambora,或許比較好看比較爽一點是有可能的。

不過也不用急著否定樂手代言琴,畢竟收藏家也大有人在,在一定的保護程度下,買來當家產也不壞,漲的搞不好比黃金還快都有可能。(這也別懷疑,請看Gibson Les Paul Custom的漲幅就知道是真有這麼回事)

保值性大是代言琴不成文但絕對可靠的優勢。

其餘,撇開一個樣的低階(1000~10000)不談,在品牌的考量之下,其實更可以多注意其餘的細節,例如囤積琴可能的狀況不佳...線路被換過而砍價錢...等等,才是買到一把順手琴的更大依據。

基本上就樂器而言個人是不反對品牌迷思的(但慢慢不贊同廠別迷思了),但前提是與其他的面相一同考量之下,買得才會有價值有保障。

相對而言,只會盯著Mark一翻兩瞪眼的,就真的要可惜很多好機會了。


全文完。


---

註一
C/P:為 Capability/Price 的縮寫,意即品質與價格的對比度。
註二
OEM:為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的縮寫,粗略而言等同於代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