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作是一件「想被全天下的人認同,卻又想保有最多的自己。」那般矛盾的事情。



孤芳自賞不在此列,事實上,「因祢站立」demo製作至今,也經歷了許多的聲音。

目前最普遍的問題是,大家說聲音偏悶可是我怎麼覺得也還好。


想要做得更好,只要問兩種人就夠了,一種是專業的人,一種是不專業的人。

當這兩種人發表一樣的意見的時候,那就代表你應該做出修正了,除非那是你非常堅持的事情。


頻率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懂的人也說悶,不懂的人也說悶,只是說法的細膩程度不同而已。

我開始試著找出問題,而最後也找到了。

首先我犯的第一個錯,是我用Winamp播放檔案的時候,忘記我一直把我配合喇叭調整過的等化器開著,當我把等化器關掉,聲音就悶了。

然後我犯的第二個錯,是錄音的時候應該單軌單音色,在FP-4使用鋼琴+pad的音色會造成錄音的混濁感,因為軌數的增加而有漸漸嚴重的趨勢。

再來比較難以避免的第三個錯,是在接Beta58的時候,那條麥克風線應該用XLR接頭以正確使用Mbox2的麥克風前級,但是我以前買線的時候買錯了那頭變成TS接頭,造成麥克風增益無法得到最好的效果,這樣的結果導致錄音的時候主唱必須更靠近麥克風,而靠近麥克風則產生了低頻大幅增加的「近接效應」。


最嚴重的應該是近接效應造成的混濁感,所以我用一種特殊的Air Kill EQ濾掉了混濁的低音,電鋼琴的部分則用一般的EQ去修正。

這樣只能小幅度的解決「悶」的問題,但要把整體的頻率調漂亮,最終還是必須有bass軌下去墊,偏偏我對bass該彈些什麼真的很苦手。


然後大概有二到三個人說了鼓點切分音的問題,我可以用鼓手的角度去確定副歌的部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主歌要配合一般人的耳朵,似乎就顯得有些紊亂。

我認同其中一個人的說法:「主歌拿掉切分音力道會有更顯著的提升」,可是我身為鼓手實在不甘於這樣的平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調整鼓的輸入的時候並不成功,過多接觸峰值造成我後續沒有辦法作太多的修正。


對於「編曲的豐富度還可以再增加」這一點,我實在是心有餘但是前置不是在一個完整的狀態下,已經有那種「再吃會太胖」的疑慮。

即使只是多一軌,對層次的調較都是一個新的挑戰,而我目前的想法是,不想在這首歌上採取放手一搏的作法。

第二次主歌那樣的「專業」手法,就這首歌而言我覺得我已經滿足了,再次感謝搭檔不吝提供。


然後「bell的音色不該出現在這首歌裡」的意見,一個人的說法是搞得很像卡通歌,一個人說搞得像電玩配樂。

卡通歌我聽多了,電玩配樂我小時候也聽多了,我無可奈何的認同你們說得對,而且我真的不想讓這首歌變成其中一種。

所以我在demo到第四版還第五版的時候就把那段靜音了,直到今天我把一定的段落用錄了上百次的電吉他solo取代掉,嘖,又是一件很苦手的事。


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很期待星期天,和Ramon及小布一起在台上,把這首歌獻給神。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