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明是個demo而已啊。」有時候我必須重新告訴自己這句話,在我為了一些小細節汲汲營營不下數十次的時候。



「因祢站立」製作期程:

08/16 詞曲初步完成
08/22 midi製作、詢各方意見
08/26 木吉他錄音
09/03 更改部分編曲、木吉他重新錄音、錄Lead電吉他、電子鼓
09/04 電鋼琴錄音、男聲錄音、合成器錄音(Brass)
09/05 初次後製
09/06 女聲錄音、製譜、印詞、準備報名資料
09/07 第二次後製(調整合音、吉他中頻、電鋼琴高頻、修停頓點、關掉橋段合成器音色)
09/14 伴奏版完成、男聲演唱比賽版完成
09/17 電吉他solo錄音、簡易和弦譜打印、demo製作進入第六版


對於第一次真正開始「使用」Pro Tools的我而言,許多的嘗試繁複辛苦但是太有趣了。

錄音殘酷的一塌糊塗,卻也帶來前所未有的充實感,這不是練習、表演,乃至於教學所能帶來的,關於自我的一種實現。

接觸錄音,也等於更接近了音樂許多或許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你戴上監聽耳機聽任何一樣東西的時候,你的耳朵不再慵懶的接納,而是盡力的挑剔。


我深深開始嘗試熟悉這種挑剔的感覺,因為挑剔就是一種專業的挑戰,即使只是自己跌跌撞撞的體會。

經驗真正細膩的等化器調整、經歷頻率的修正、經歷無數的剪剪貼貼加淡入淡出,經歷自動關聯(播放當中記錄使用者調整音量、相位、靜音等參數值的設定)的臨場感。

只是沒得花八萬買一台003用手動去操作而已,但是我已經稍微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也明白為什麼別人需要兩個螢幕因為我的確切換混音器視窗切得很辛苦。


接觸錄音,也等於整合你所明白的一切,然後付諸可以不斷重來的實行。

計較一切的事情,計較唱歌音準的到位及咬字的清晰,計較樂句的屬性與節拍、計較當所有的樂器必須一起出來的時候,該如何去分配它們的層次及定位。


雖然我用的只是一個二進二出的錄音介面(而且事實上一次只用一個),

至今卻已經有木吉他、電吉他123軌、合成器、電鋼琴、solo橋段、電子鼓、男聲、女聲、和聲、弦樂含pad...等等的軌數編制。

Pro Tools讓我得以實現自己進行木吉他、電吉他含solo含漸慢部分效果、合成器、電子鼓、和聲等等的結合,這樣的事情,是沒有其他作法能夠達到的。

那樣的感覺,就像是把自己的每一個部分精準的切開,再用純粹的思考去指揮一切的安排。


這在社會大眾有個簡單的稱謂叫做「一人樂團」,也有簡易的方式例如疊錄器可以做很類似的事情,

但是那終究不是真正的錄音,或許我的作法也還稱不上真正的錄音(像鼓和主唱就不算是)、但我正努力在達成這樣的目標。

那不僅是彈奏,也不僅是編曲,想要獨力完成卻又缺一不可的技術。


製作這件事可以易如反掌,也可以難如登天。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