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身為樂手的我們太難避免一些程度上的比較,但我還是希望堅持那不是我們所著重的。

看到別人的好,才能讓自己更好,這是看似沒有絕對關連,卻有絕對成效的思考。


由於音樂對我地位上的特殊(像是,經濟支柱之類的),我很自動,或許該說很本能的,耳朵會去著重樂器上的程度,那已經是我的必要習慣,因為我一向是靠著這樣的能力來學習很多的技巧。

這晚,論程度或許真的還有努力空間,但我也看到很多應該學習的面相。

聽著身旁的團員小小納悶著台上的狀況,我盡量不說話。

---

原先聽說這是相當具代表性的,懷著滿滿的期待前來,陣仗著實也大,我承認,那些期待,是對於程度的比較多。

我更不否認,實況那小小的失望,不過也不失為讓我可以更專心注意其他地方的一個好處。

這樣的年紀,能夠有服事的心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姑且不論其他方面而言,感受得到那一份認真跟重視,而不純粹是隨性或者是技巧的展現。

一方面或許也因為責任重大帶來的壓力也大,說到底我真正遠超其他人的絕對不是程度,而是持續服事下來奠基的場驗。

這讓我對自己手上操控的樂器有足夠的信心---至少在跟一個我還能待的敬拜讚美團裡面。

教學下來,其實,看到真正有足夠信心面對自己所彈,或者打出來的聲音的人,不多。

甚至有的人技巧已經足夠,在他的音樂裡我只感到欠缺了自信,整個感覺就是差那麼一截。

也或許我不是有絕對足夠的自信,只是那對我而言已經不是足以令我害怕或緊張的事。

到底,近千人的場子也不是沒做過。至少我還明白自己應該有足夠的能力穩定自己的打擊不至於脫序到令樂團產生結構上的問題(當然,是我搞得定的音樂類型才算數)。

今晚看到年輕的鼓手(哇哈,我也是年輕的鼓手XD),著實感覺除了程度外,那種自信就有絕對性的差別。

聽到的都是不確定的拍點,猶豫的速度,彷彿常常可以聽到「是這樣子打嗎?」的聲音在他的打擊中出現。

這樣的猶豫,不只出現在他裡面,因為他著實的影響了我們這些靠著所謂的音感或節奏感的人。

「這是Groove的問題。」我粗淺的講著。

但主因其實是猶豫,尤其在同一段落被糾正過三四回之後。


---

不確定感的蔓延,延緩了他思考,到達手上的速度。

---


這樣的衝擊是可想而知的,身為一個樂團的節奏主導者,被這樣一再的糾正,如果不是出手的程度太高導致配合失當(不要懷疑,這是會發生的)就是程度不足導致配合無法達成。

雖然這兩個面相也有可能有一起發生的特殊情況,不過這邊就不提了。到底這是我從一個樂手身上感受到的,關於音樂的一些思緒。

不習慣beat數的轉換也是重大原因,事實上我也還只能做到4,8,16三者(32...只能說我會,但是不敢講程度),其實我覺得遇到這種狀況是個大問題,因為這種情況出現代表了打擊者不明白beat(擊點數)的本質。

不過說到底,人家又不是我這種得靠這些玩意吃飯的,只能希望他之後能回頭把這點搞定。

我畢竟是個初階的教學者,再初階還是教學者,這些面相是我該明白的。



之所以,似乎練習進行的,並不順利。當然,這是純論程度上的。

對於他們的態度跟靈命,我持絕對的肯定。



---

打擊,不只要讓自己安心,還要讓別人安心,才是成功的打擊。

---



每次比較有感觸都會另外提些東西,或許跟我搭配過的樂手明白我常會給一些樂句上的提示,依照樂手的程度不同而給不同程度提示性的擊點。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樂手,或許跟哪位鼓手的搭配程度,就會跟對我的搭配程度有差別。

因為我在音樂裡放了那些讓人安心的元素,姑且浪漫一點,可以稱之為一種令人放心的溫柔。

多了這些溫柔,跟我搭配的樂手或許可以更加淋漓的發揮,因為即使一時抓不到了,我也會用手上的節奏,溫柔的作提醒。

這是我在歷經不同樂團或是敬拜讚美團後,得到的,令我或者是樂團都獲益匪淺的一個能力。



我想說,納悶無妨,如果我們心底很清楚的話,還是別多說吧。

到底是個尊重。

一般的樂團也就罷,既然身在敬拜讚美團,誠願自己跟其他人能夠丟掉這種程度的包袱。

若是很不巧的論程度真的是個我們無法比擬的團,是不是我們心裡就會有疙瘩?

這不是正確的服事態度,我很清楚。

玩笑照開,笑著說搞不好隔天我們就得練一整天的團,但我的心裡,著實希望著這真的可以純粹只是玩笑的思想。

當然我也明白,跟相信我的團員。

因為,我們的團員真的已經都很厲害,這是事實。

只是厲害之下,往往對程度的追求就會強烈了些。

當然我不否認程度的追求,要說這方面,我其實是比其他人都來得徹底得多的。

只是,我還要學習,再看重心一點。



這晚,還是有很多收穫。

謝謝,你們帶的敬拜很棒。



--敬拜讚美團,是直屬神的工作團隊-- Ki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