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多談中高階使用者的消費型態。

談些所謂"根本"上的問題。


------


論數量比例,對經濟能力普遍較低(比照歐美國家來說),又不願花太多經費在這種方面的台灣市場來說,低價的國產品自然會成為大宗。只是大宗歸大宗,低階的東西到底是很難去論所謂的品質,所以大家低階的東西看多了,難免多少會有"台製品也不過就這種水準"的感覺。

但在中高階的樂手,常不是這麼一回事,雖然其中愛用國貨的也實在少之又少(大原因是熬出頭的樂手多半也直接去用名牌了)。

不說台灣完全零競爭力的銅鈸(因為台灣沒有好的原料跟製鈸技術),其實對於已有一定辨認能力的樂手來說,國產慢慢成為值得考慮的一個選項。這陣子宏睿掀起的"Custom Shop"也就是所謂的手工訂製風,慢慢受到一些樂手的注意,雖然訂製也不算透明化的事情,但是彈性無限的選擇(鼓數、尺寸、用料、甚至處理以及電鍍方式)卻在這時成為國產鼓的大優勢。除了原料可以大量進口以量制價以外,特殊而且獨一無二的風格也相當符合"打擊樂手"的需求,因為在Drumset上本來每個鼓手的習慣跟愛好就會有所不同,相較超過五粒組價格就令人望之卻步的大廠牌,連烤漆都可以隨自己意思訂製的套鼓是何其誘人!

撇開銅鈸的部分不談,包括用料尺寸都可以訂製對樂手來說等同於可以完全針對自己需要的音色特性(前提當然是要先對木頭有所瞭解)來做專屬的配置。對於預算足夠的中高階樂手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這邊會再卡到一個問題,中高階樂手多半就不是在家裡或者自己的隔音空間打打鼓就算了,常會有套"做場"用的setting,把一整套精心製作的訂製鼓拿出去又刮又摔的叫誰忍心來著?所以一套較為基本配置的鼓組也是樂手常會有的"傢私"。

而這個部分大多數的樂手就直接抓名牌了,很少看到國產出現,原因一方面是不用費心去擔心品質,小方面是知名度夠不會讓人覺得「這人怎麼盡用些沒牌子的東西」(別懷疑,很多人是會注意這個的)。


如同上面提到的,大家低階的東西看多了,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低階的東西實在也做了不少,到底顧慮市場需求,以及台廠沒那個鳥時間注重少之又少的高階使用者。之所以這就很難像美濃紙傘或是三義木雕一樣,有一種普遍性的好評,反正只要到了那個地方,每家店的東西都不錯。但至今很難給樂手們「只要在台灣,每個工廠的爵士鼓都不錯」這樣的印象,而且事實也並非如此。這邊就帶到了國產最大的劣勢所在:資本及市場需求下,不容易大幅度提升國產水準。到底知名也是知名在像製鼓製了二三十年的新聲(NewSound)這種大格局的廠商才比較有可能。

暫時來說,走訂製路線或許是國產鼓比較大的彈性空間(但是要知道,肯花錢訂製的使用者仍然不在多數,這是無法量產造成穩定利潤的),不過對其他的小工廠,似乎真要無所適從了些。論價格,比不上大陸貨,論品質,就算夠好也未必得人知曉。國產品面臨兩面不是人的窘境,只靠低階產品苟活到底不是長遠的生存之道。

那麼可以怎麼做呢?筆者認為雖然可能所費不貲,但一定量的宣傳還是要做的,縱使膚淺些,反正只要以後的品質有到也不怕人否定?在這種極度充滿競爭性的產業下,怎樣抓住大量使用者無非就是致勝關鍵。如果已經不再是品質問題,就轉往其他方面好好下功夫吧!

對中高階樂手而言,很多人慢慢會越來越注重品質而不是亮眼的品牌印象,就拿個人工作室的錄音來說好了,誰管你是拿YAMAHA OAK CUSTOM的小鼓來錄音還是拿顆OEM代工World Max的小鼓來錄音?結論是出來的東西要好聽,就對了。相較於知名品牌量產的"機器"製鼓,台製品在訂製品的價格優勢絕對是遠遠超過向國外訂製的(而且品質不見得有多大的優劣之分)。更何況那麼多大廠的套鼓就已經在台灣代工生產了?

維持一定的品質,提升樂手對產品質數普遍性的認同度,是國產品不可捨本逐末的。

但適當的行銷手法(如宣傳,代言等等),似乎也越來越不可或缺。

是否未來國產品能更有遠見些呢?就留給台灣的樂手們期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